安康漢濱:家門口的健康守護,打造全民健康新篇章 2024-03-15
漢濱區是典型的人口大區、農業大區,農業人口占比大,且大多數分布在山區,從最遠的鎮到城區需三個多小時的車程。由于城鄉人口和醫療資源分布不均,偏遠鎮村群眾看病常常需要翻山越嶺來回奔波。
近年來,漢濱區堅持問題導向,積極探索用好互聯網+醫療健康平臺,建設緊密型區域醫共體,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,通過三駕馬車協同發力,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,變群眾進城看病為醫生下鄉巡診,變群眾愁盼為醫療上門,把優質醫療資源送到群眾身邊。
按照一個互聯網+互通共享平臺、一套先進的醫療設備、一系列本地化系統應用的“1+1+1”建設思路,對接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系統、醫保系統醫療機構業務信息系統,建成互聯網+醫療健康平臺,實現轄區醫療資源縱向整合,區、鎮、村三級醫共體資源共享、業務聯動覆蓋診前、診中、診后成為網上醫共體。 全區已實現三家二級醫院、三十七家鄉鎮衛生院、四百五十家村衛生室互聯互通,有效解決了基層專業人員短缺、診治能力不足和群眾進城看病路遠、時間長的難題。積極整合區域醫療資源,打破各單位之間信息壁壘,建設集醫療服務、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于一體的衛生健康信息平臺,組建遠程會診、遠程影像、遠程心電、雙向轉診、遠程教育五大區級中心。 從區級三家醫院抽調150名專家遠程值班,在線回應鎮村的會診、檢查、轉診等需求,形成基層檢查、上級診斷、區域互認的新格局。 2019年底平臺投用以來,開展門診會診、心電、超聲、影像診斷等遠程服務29萬人次,群眾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二級醫院的診療服務。 2022年啟動實施了緊密型醫共體建設,由漢濱區醫院、區三院、區中醫院牽頭,與十一家中心衛生院組建了三個緊密型醫共體,實行人員隊伍、績效考核、醫療業務等“八統一”管理,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,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。 各區級醫院積極落實醫共體內部醫務人員互派、業務協同政策,區一院派出急救小分隊駐守瀛湖、流水、健民中心衛生院。區三院堅持時間、專家、地點三固定,診療、隨訪、宣教、幫扶四到鎮,派出巡診醫生在北山五鎮常態化巡診,區中醫院向吉合、縣和、張灘派出業務副院長和護士長負責規范診療行為,有效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和服務下鄉。 通過鎮村預約方式不定期開設專家預約門診,農村逢集日、常見病多發時依據預約情況增派醫生支援,讓多數常見病、慢性病在當地衛生院能得到有效治療。各衛生院通過醫共體機制的聯接,成為區級醫療服務的有效延伸,打通群眾看病難的最后一公里。 不斷優化家庭醫生簽約履約服務內容和方式,提升簽約服務質量。按照“1+1”模式組建家庭醫生團隊,定期進村入戶為群眾開展體檢、慢病隨訪等服務,全區十七點五萬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實現“應簽盡簽”,重點人群及慢病患者履約率達99.8%。 持續用好健康管理平臺,規范錄入簽約群眾基礎檢查信息、檢測服務信息,完善家庭健康檔案,實現簽約醫生隨時掌握患者病情,促進醫療與預防結合。全區通過線上簽約、線下服務居民39.7萬人,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達100%。 2022年底,在疫情防控、醫療救治的關鍵時刻,又將家庭醫生團隊擴充到404個,并率先公開1230名責任醫師的聯系方式,對全區2.6萬老幼孕殘等重點人群進行分類管理,有針對性的開展健康管理。 下一步漢濱區將創新完善三駕馬車協同機制,讓優質醫療資源通過線上線下沉下去、活起來,讓群眾在家門口好看病、看好病,實現小病不出村、常見病不出鎮、大病不出區的目標。